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已知與肝癌風險正相關,國內最新研究更發現,C肝病毒患者的肝纖維化若從中度(F2)進展到重度(F3),肝癌風險便急遽上升。目前政府針對C肝全口服新藥的健保給付條件中,僅納入重度纖維化(F3)C肝患者。
肝臟反覆發炎、損傷 容易造成肝纖維化
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已知與肝癌風險正相關,國內最新研究更發現,C肝病毒患者的肝纖維化若從中度(F2)進展到重度(F3),肝癌風險便急遽上升。目前政府針對C肝全口服新藥的健保給付條件中,僅納入重度纖維化(F3)C肝患者。
肝臟反覆發炎、損傷 容易造成肝纖維化
不論自然或剖腹產,夫妻產後性生活,一直被熱烈討論。醫師指出,恢復房事最佳時機是產後6至8週,也就是惡露排除乾淨之後,雙方應謹記性行為不宜激烈,而且前戲要做足,建議可使用潤滑液增加潤滑、緩解陰道乾澀、疼痛等問題。
產後陰道鬆弛 常性趣缺缺
2018世界盃足球賽賽事正踢得如火如荼,不少人熬夜觀賽,喜歡喝上幾杯啤酒、再大口吃肉,但泌尿科醫師警告,正是「過度喝酒加上肉類」這樣的吃法,容易誘發泌尿道結石上身,提醒曾有過結石病史的民眾務必謹慎飲食。
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石宏仁強調,世足賽開踢,民眾不管在家或在運動酒吧,總免不了喝上幾杯助興,但啤酒含有草酸、普林,經代謝會成形成尿酸,如果再配上肉類或海鮮等高蛋白質食物,就更容易形成尿酸結石。
久坐對身體的危害大,還可能引爆猝死危機!一名50歲的張姓工程師因得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,動輒四、五個小時,近兩周起身活動後總會覺得呼吸喘,到檢查後發現肺動脈竟有血栓塞住,所幸透過抗凝血藥物治療後,不再氣喘吁吁,醫師也提醒他:「想要活,就要動!」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表示,張男本身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狀況,平時都有定期追蹤治療,不過近兩周來,無論是走路活動或跑步後,都特別容易覺得喘,詢問日常作息,發現患者因工作關係,經常一坐就是三、四個小時才起身,透過心電圖和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後,發現患者肺動脈一個很大的血栓塞住,若不立即處理,恐怕會猝死的危險。
黑黑亮亮的木瓜籽是防癌好幫手?吃木瓜時,一般人習慣把木瓜籽當作垃圾丟掉,但網路傳言有著清脆口感的木瓜籽,其實是一種很棒的抗發炎食物,有著預防癌症、改善消化系統、護肝和解毒等神奇功效。真的是這樣嗎?中醫師有不同的看法!
【夏日消暑小菜/百香果漬木瓜】
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趨勢,28歲蘇姓男子平日不菸不酒且重視養生,數月來莫名腹脹腹痛就醫十餘次,都被認為是腸胃炎,最後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,正接受化療中。
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,這名蘇姓男子到院急診時,已腹脹痛到呈現腹膜炎現象,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,乙狀結腸有約6公分大的腫瘤壓迫阻塞腸道,經腹腔鏡手術順利切除,組織化驗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。
家住台中的蔡阿嬤,即使高齡90歲又罹患大腸癌,每天還是一樣精神抖擻,唯獨在為了人工肛門更換便袋之時會痛到哀嚎,讓家人相當不忍心,到處詢問有沒有可以根除人工肛門併發皮膚糜爛的方法。幸好,後來在醫師評估下,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,摘除腫瘤,接通大、小腸,關閉腸造口,才讓阿嬤免於天天撕肉之痛。
高齡患者不適合動手術?微創手術風險低成新選擇
在彰化開業的33歲吳姓手機配件行老闆,每天第一餐就是中午,身高180公分的他,體重飆到110多公斤。他因夏天熱狂灌2000CC可樂消暑,食量大又愛吃甜,上月底突然暴瘦10公斤、雙腿無力、發燒,就診發現是12指腸潰瘍,並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,經住院5天,出院後透過按時服藥、飲食、運動及作息配合,穩定控制血糖。
台中市台新醫院院長簡伯毅說,暴飲暴食會加重胰腺的負擔,引起胰腺的損傷,甚至引發糖尿病,正常體質者也應避免暴飲暴食導致胰腺分泌胰島素功能紊亂。他建議,吃飯細嚼慢咽、不暴飲暴食,不偏食,多吃蔬菜、五穀雜糧,保護胰腺功能,減輕糖尿病的發病風險。
有鑑台灣高齡人口逐年增加,好發在65~70歲的多發性骨髓瘤病友卻常因症狀與慢性病相似不僅易延誤治療,癌症所帶來的貧血、疼痛、行動不便更會讓病友因生活品質的降低、社交的隔離而有焦慮、憂鬱,甚至失去求生的欲望。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,癌友善用社區抗癌資源、改善生活品質並建立正向目標,與癌同行非難事。
70歲的陳爺爺是一名牙醫,兩年前騎車摔倒至骨科就醫後,發現骨密度相當差,且長期有貧血的症狀,轉診至血液腫瘤科後,就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。唯一能支持的就是家人,當時小孫女才出生不久,為了能陪她一起長大,陳爺爺動了脊椎手術,堅持不放棄治療,並遵從復健運動,陳爺爺表示:「只要跟著醫師只是治療就有希望。」
台灣正式進入「高齡社會」,也就是老人人口突破總人口的14%,相當於322萬人,大約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65歲以上老人,對於銀髮族的照護刻不容緩,其中營養的照顧也不可忽視。為了讓老人吃出健康,又能增肌減脂、活力呷百二,桂冠實業與陽明大學產學合作,針對熟齡族群提供健康營養又美味的料理,開啟活力新契機!
營養是生命的基石,每天的飲食健康是健康老化、活躍老化的關鍵。大家應該一起重視高齡營養健康促進議題,共同邁向高齡營養新食代。郭旭崧校長表示,學術成果必須對社會具有正面的貢獻,這次陽明與桂冠合作是生醫學術研究與食品產業跨界合作的範例,也希望創造出跨界合作的亮眼成果!
龍眼是台灣夏季盛產的水果,中醫觀點認為,它味甘性溫,益心脾、安神養血,滋養補益作用良好,適量吃對心脾虛損、氣血不足所造成的失眠、健忘、驚悸、眩暈等症有一定的食療功效。
龍眼雖好,但食用過量也容易造成反效果,據陸媒《家庭醫生在線》報導指出,龍眼吃過多有以下幾種危害,而且五類人不宜食用。
日本人長壽是世界知名,而京都丹後地區、滋賀縣長壽人口眾多,是該國有名的長壽地區。最近一項調查發現,這些地區長壽人口多的主因是「低失業率、高所得、不吸菸」、次要的原因還有「豐富的自然環境、食物新鮮、熟悉的朋友多」。可見本人的努力、家庭、社區的支持都是能讓人樂活長壽的要因。
日本立命館大學最近發表一項針對長者的調查,京都府丹後地區有許多長者與家人分開居住、平時會自行打理生活、並熱衷參與社區活動。有七成的長者都有養成有助長壽的習慣,例如,注意飲食、吃得健康、並且多參與志工活動。